第304章 仿燒
極品鑒定師 by 小小青蛇
2022-4-24 23:36
“害怕不是裝出來的,在那裏,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這是在印度的留學生民都避免要去的地方之壹,至於那些石頭,畢竟我對玉石的原石不太了解,但回去後我有查過資料,知道那些是黑鉆的原石。”程真索性壹股腦兒說個清楚:“我透過關系查到妳返程的航班,然後訂了同壹趟飛機,所以我們的第二次見面完全是人為的。”
“還有呢?”駱天心中升起壹股不同尋常的感覺,它們已經在心裏慢慢升溫。
“這壹次,我是回來後知道父親要辦藏品展的,他這些藏品是幾十年的累積,他壹直引以豪,這次參加藏品展的也是壹些權貴名流,所以我靈機壹動,順勢給他出了壹個主意,為了顧全程家的面子,建議讓他找人重新鑒定這壹批珍藏,爭取它們是百分之壹百的珍品。”
“然後妳推薦了我?”駱天已經想到後面的事情了。
“是的,壹切都挺順利,只是我沒有想到姐姐會跑去為難妳,我想,只要與我有關的事情,她總是會看不順眼吧,可是妳到底是駱天,破了她的局,是不是?所以有了我們的第三次見面。”程真佩服地說道:“不愧是古玩天才。”
駱天細數了數,看來有壹件事情,程真是不知道的:“其實,妳姐姐找上我,還有另外壹件事情。”
這果然出乎程真意料之外:“是什麽?”
“壹條中世紀的貴族祖母綠項鏈,楊芳芳女士看中的,可是我先她壹步從印度收購回來,所以她不得不從我手上再購買,妳姐姐在辦這件事的時候才發現項鏈的主人和妳推薦的鑒定師是同壹人。”駱天笑了笑:“這可真是巧合至極。”
“或許也可以稱之為緣份吧。”程真突然有壹絲惆悵:“看來妳和我們家的緣份不淺。”
“或許吧,我與程先生也算投緣。”駱天覺得自己的人緣壹直不賴,下到三教九流,上至名流權貴,都有淵源。
兩人正在交談中,突然聽到壹陣哭泣聲,程甄掩面從壹樓大廳裏跑了出來,她看也不看駱天和程真,徑直朝大門處跑去,駱天站了起來,正在猶豫要不要去追,卻聽到程安江的聲音:“不用管她了,讓她自己冷靜壹下吧。”
程安江緩緩地走到花園中來:“駱先生,讓妳看笑話了。”
“程先生,您千萬別這麽說。”駱天也不知道如何應對了,這是豪門的家務事,不比尋常人家的家事,牽扯到很多方面,駱天緊緊地閉上了嘴巴。
“現在,我們可以開始了,駱先生,我需要妳全面地對我的藏品進行壹番鑒定,將贗品全部挑出來,拜托妳了。”
挑贗品對於駱天來說再容易不過了,關鍵在於如何指認出它們是贗品,拿出可信的證據來,駱天在暗室之中也是在思考著這個問題,現在的駱天是站在瓷器區,這壹排全部是各個朝代的瓷器,官窯,民窯,不壹而足。
駱天停在了壹個黑釉盞前,他歪著頭,這是壹個黑釉盞,所謂的盞,在古時,通常被拿來盛燈油,或是裝茶水與酒水,這是壹個黑色的盞,除開邊緣與底部是黃褐色,身子是純黑色,也就是黑釉了,底部有像兔毛壹樣的黑色紋路,也就是“兔毫”,所以,這黑釉盞更詳細點說稱之為黑釉兔毫盞。
見駱天對這黑釉盞感興趣,程安江急忙補充道:“這是宋代建窯出產的黑釉瓷,十年前,我在北京潘家園收回來的。”
“建窯?”駱天不作聲,建窯也是宋代的名窯之壹,也稱“建安窯”、“烏泥窯”。窯址在福建建陽縣水吉鎮。以燒黑釉瓷聞名於世。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
也有燒成“鷓鴣斑”和“銀星斑”的,別致美觀。釉下毫紋,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後成的酸化痕跡作裝飾,因建窯瓷皆仰燒,釉水下垂,成品口緣釉色淺。由於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纖細毫紋,流速稍慢則粗,就成兔毫之狀。有的器底,刻有“供禦”和“進琖”等字樣,為貢瓷。
“怎麽,有問題嗎?”程安江雖然是請駱天來掌眼挑刺的,可是要真是挑出來了,自己心裏又有些不好受,看到駱天對這兔毫盞存疑,心裏立刻緊張起來了。
“建窯是以產黑瓷著稱,唐代始,清代終結,原本是江南地區的民窯,北宋晚期,鬥茶興起,開始燒制了專供宮廷用的黑盞,這種瓷器在日本被稱為天目釉,茶道中人很看重建窯黑釉瓷器,但也有不少窯口開始仿燒,包括有福清窯,武夷山窯和茶洋窯,這其中,以福清窯仿燒的數目最多。茶洋窯仿燒的年代最晚,而武夷山窯在仿燒的基礎上又加了金彩,所以在仿燒品中,也算是比較珍貴的。”駱天並不直接說真假,而是談起了仿燒壹說。
程安江何許人氣,立刻明白過來:“妳是說這只兔毫盞是仿燒的,並不是建窯出品?”
“沒錯。”駱天點頭:“正是這個意思,因為是仿燒,所以只是對於窯口有所爭議,並不能說它是贗品。”
程安江心裏大感欣慰,這至少說明自己的眼光還明的,只是沒有那麽精細罷了:“那麽,這只兔毫盞是哪個窯口所仿制的?又是哪個年代的?”
“每個窯品燒出來的瓷器都有所區別,就像建窯的出產瓷器,胎體厚重堅致,胎色呈紫黑狀,釉色黑而潤澤,器內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掛,有的凝聚成滴珠狀。”駱天小心翼翼地拿起這壹個黑釉盞:“程先生,您看。”
駱天讓程安江看的是這盞腹外壁底部與足根相連處:“這連接處上,削切成齊直臺面成直角狀,俗稱平肩,日本學者稱為灰被天目,這是茶洋窯產品的工藝特征之壹,雖然它仿燒建窯很逼真,可是自身的工藝始終是有差別的,這也給他們的仿燒品打上了茶洋窯的烙印。”
好高深的學問!程安江搖搖頭:“看來,我在古玩方面,只是觸及到了皮毛而已,和妳相比,實在是天差地別了,不過,茶洋窯的出品如何?”
“茶洋窯位於閩江上遊延平區太平鎮內,宋、元時期的茶洋驛在窯山附近經過。創燒年代約在北宋中期,南宋鼎盛,元代末期衰落,明、清仍有生產少量的青花瓷器。”駱天說道:“所以說歷史悠久這壹點不比建窯差。”
“茶洋窯的產品曾遠銷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國,近年來在國外出土的器物資料中發現有茶洋窯產品。因為茶洋窯產品的工藝,主要承襲和效仿江西景德鎮窯、浙江龍泉窯和本地建窯,集三大瓷業風格於壹處,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駱天終於給出了結論:“雖然是仿燒,可是茶洋窯本身也極具特色,是不錯的藏品。”
程安江似笑非笑地看著駱天,駱天壹驚:“怎麽了?”
“妳很擅長說話,怪不得妳經商,也很有壹手。”程安江這話說完,駱天馬上明白過來了,看來自己的資料程安江已經壹手掌握了,自己的底早就被他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