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世子很兇

關關公子

歷史軍事

“今天,爺給妳們講講肅王世子許不令,欺男霸女、逼良為妻的事兒……”
大玥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十四章 分歧

世子很兇 by 關關公子

2021-5-7 20:59

  長安城,太極殿中。
  文武百官分立左右,商議著政事。
  宋暨在龍椅上認真聆聽,心思卻完全沒放在朝堂上,目光壹直註視著太極殿外的禦道,等待著前線的戰報。
  許不令不聽調令強行請戰出征,宋暨自是知曉,也曾否決過。
  但許不令擅自動兵,是給朝堂平叛,還立下軍令狀‘不破襄陽、提頭來見’;有了南陽的前車之鑒,朝臣自然都諫言讓許不令去試試;宋暨若強行不允,沒法和朝臣解釋為何‘有將不用’,總不能說猜忌許不令,不想讓其立功,那樣就成‘獨斷專行’的昏君了,因此只能默許。
  宋暨不相信許不令能帶著兩萬府兵破襄陽,滿朝文武也不相信,但世事總有‘萬壹’。
  早朝會上,宋暨壹直都在思考‘城破’後的種種變數,提前思索著對策。
  只可惜,饒是宋暨有所心理準備,那個‘萬壹’,來到還是太快了。
  “報——捷報——襄陽大捷——”
  朝會開始不過小半個時辰,前線戰報,便連夜八百裏加急,送到了滿朝文武及大玥天子的面前。
  “嘩——”
  這次不用驛使出聲,已經滿場嘩然。
  龍椅之上,宋暨露出幾分笑容,袖袍下的手卻攥緊了幾分。
  三公之中,宰相蕭楚楊暗暗松了口氣;禦史大夫崔懷祿眼珠轉了幾下,默然不語;太尉關鴻卓則是臉色壹白。
  而余下文武百官,則是表情各異,震驚、驚喜、錯愕、難以置信,種種情緒全寫在臉上——他們都知道昨天晚上許不令會攻襄陽,可卻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捷報就傳回來了,這他娘是個什麽速度?
  很快,驛使跑到大殿之中,手裏舉著圓筒,朗聲道:
  “報——昨日下午,肅王世子攜軍兩萬抵達曹莊,勢如破竹攻到襄陽城下,以利器在襄陽城墻破開缺口;關鴻業將軍迅速發兵馳援,大將屠千楚攜西涼軍五萬協助肅王世子攻城,直至子時襄陽告破,楚軍主帥秦荊自南門突圍,退往荊門……”
  “好啊!”
  “穩了穩了……”
  確認是襄陽收復之後,文武百官皆是面露喜色。襄陽、荊門、荊州三點為壹線,是楚地最重要的三座關口,只要打下來整個楚地都無險可守。而能這麽快破襄陽,荊門、荊州也是遲早的事兒,往後基本上就是攆著四王打,形勢可不就是穩下來了嘛。
  少府李思壹直都在抱怨北疆打的窩囊,此時瞧見平叛軍連戰連勝,當即就開口道:
  “看看,看看西涼軍是怎麽打的仗?我大玥不是兵不行,是將不行;郭顯忠、王承海有人家許不令壹半本事,也不至於被打的差點跳黃河……”
  各部朝臣也是點頭,自從年初北疆出事兒之後,他們已經整整半年沒有體驗過‘犯我大玥著,雖遠必誅’的感覺了,都快把自己‘天朝上國、中原霸主’的身份給忘了。
  現在這樣才像話嘛,指哪兒打哪兒、逮誰滅誰才叫大玥軍隊,北疆那邊節節敗退的,打的都是些什麽玩意。
  文武百官議論紛紛,或是討論接下來的安排,或是討論如何破的襄陽。說的全是世子打仗真他娘兇,平叛軍主帥關鴻業根本沒人提了。
  宋暨看著朝臣的反應,目光深邃,但臉上也是帶著笑意,微微點頭。
  驛使說完平叛軍繼續進軍荊門的動向後,又拿出壹封寫好的奏折:
  “肅王世子收復襄陽後,軍中諸將,上書彈劾主帥關鴻業,指其‘身在其位不謀其政、用兵畏首畏尾、排除異己打壓有功之士、有平叛之責無平叛之心’,懇求聖上換帥,由肅王世子領兵平息四王之亂。”
  話音壹落,太極殿內的文武百官都安靜了下來。
  作為混跡官場的老油條,自然明白所謂的‘諸將上書彈劾’,肯定是許不令授意讓寫的,不然軍中將領哪裏敢彈劾主帥。
  不過,文武百官對此也沒什麽意見,行軍打仗靠戰績說話,許不令已經證明自己有平叛的能力了,看到人家能力,卻不給人家應得的位置,那不成識人不明了嘛?
  大司農陸承安,率先上前壹步,開口道:
  “許不令麾下兵馬稀缺,卻屢建奇功,若是把平叛軍交由他之手,平四王之亂,想來不在話下。關鴻業領兵十余萬,幾個月來只知道守,未曾攻下壹座城池關隘,讓其繼續當主帥,難以服眾……”
  太尉關鴻卓,聽見這話自然不滿——他胞弟關鴻業本事肯定有的,只是聖上和朝臣起初的意思都是力保關中不失,拖到北疆戰局有所轉機位置為止;關鴻業也是領命行事,並沒有做錯什麽。
  關鴻卓待陸承安說完,搖頭道:
  “關鴻業領兵以來,雖無建樹,卻也沒出過紕漏,從武關至南陽的布防都井井有條;‘身在其位不謀其政、排除異己打壓有功之士’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臨陣換帥也是兵家大忌……”
  關鴻卓還沒說完,少府李思就火了:
  “領兵打仗,無功績就是過錯,若是人人都和妳關太尉壹般,想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大玥軍伍豈不是成了壹潭死水?
  關鴻業外戰外行,內戰也是外行,反倒是內鬥積極的很;今天上折子笑話許不令以卵擊石,明天上折子指責許不令不聽調遣;自領兵以來,他除了上折子參許不令,還做過何等大事?
  如此主帥,還有臉面留在大玥軍伍,本官都覺得臉紅,妳還好意思給他說好話……”
  少府李思是隴西李氏的掌舵人,官職比關鴻卓低壹檔,朝堂上的影響力可比關家壹個將門大得多,脾氣也壹直比較大,不過平日裏都是陰陽怪氣,這當面開罵還是頭壹回。
  太尉關鴻中臉色憋的通紅,但少府李思罵的理直氣壯,他根本沒借口還嘴,只能看向了龍椅上的天子。
  宋暨手指輕輕摩挲,沈默片刻後,輕聲道:
  “自出兵以來,關鴻業確實反應遲緩,有失職之責;但許不令年紀尚輕,而且行軍過於激進,貿然領十余萬兵馬也不妥……”
  宋暨的意思,明顯是要保關鴻卓,朝臣也都明白意思。
  但半年以來,內戰外戰都是噩耗不斷,往日強勢執政的弊端全部顯現,已經讓宋暨的威信大大折扣;好不容易有了點轉機,宋暨還要要阻止,朝臣豈會二話不說就點頭。
  少府李思當即上前壹步,躬身道:
  “聖上!許不令雖用兵激進,但軍卒並未出現大量傷亡,甚至代價極小,便拿回了南陽、襄陽等地。只要給其兵權繼續南下,平四王之亂是遲早的事兒。再者,即便許不令用兵有所閃失,後有襄陽、馬山口、武關道為依仗,關中萬無壹失。臣實在不明,讓許不令掛帥平叛,有何不妥?”
  宋暨壹時啞然。李思這個問題根本回答不了,他總不能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問‘許不令若是拿了兵權回來打關中咋辦?’,這句話說出去,肅王和許不令恐怕直接就就反了。
  宋暨沈默了下,看向了禦史大夫崔懷祿。
  崔懷祿已經旁觀許久,見宋暨投過來眼神,上前壹步輕聲道:
  “北疆戰事焦灼,既然許不令如此能征善戰,不如讓其帶著西涼軍趕赴太原……”
  “胡說八道……”
  “妳這老匹夫……”
  崔懷祿話壹出口,滿朝文武頓時嘩然,少府李思直接爆了粗口。
  哪怕是不會打仗的文人,也知道這建議不是壹般的蠢。
  許不令的平叛軍剛有點建樹,就讓許不令帶著西涼軍千裏迢迢跑去打北齊。
  北齊的鐵騎和四王的府兵能壹樣?
  關中軍和遼西軍都是精兵,缺西涼軍這五萬人?
  再者即便許不令過去了,能改變北疆的局勢,四王聯軍誰來擋?
  這就是標準的顧頭不顧腚!
  雖然朝臣怒火中燒,但崔懷祿這個提議,明顯很符合宋暨的想法。
  讓許不令滾蛋去漠北,關鴻業就可以繼續領兵平叛,也不怕許不令把關中軍和遼西軍壓住,最後騎虎難下。
  不過宋暨即便昏了頭,也不可能答應這個明顯胡來的提議。
  宋暨稍微思索了下,擺手道:
  “臨陣換帥,事關重大,先傳令,讓關鴻業繼續帶兵取荊門,換帥之事,明日再議。”
  朝臣知道宋暨不想換親手提拔關鴻卓,此時也不好逼著皇帝下令,只得躬身稱諾……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